日期:2025-11-03
作者:王志伟
来源:艺术人文学院
浏览量:
11月2日,由四川美术学院联合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重庆市文联、重庆市美协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生态·链接·互鉴:第七届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在重庆市北碚区柳荫艺库正式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教育专家、艺术家、社会组织、媒体及村民代表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场艺术赋能乡村、美育融入生活的实践成果。

本届行动以“生态·链接·互鉴”为主题,聚焦乡村文化系统性建构与数字时代美育创新,探索在地性与全球性相融合的美育路径。“生态”强调艺术与自然、生活的共生;“链接”推动教育、艺术、科技与社区的协同;“互鉴”则倡导国际视野下的美育交流。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宣布开幕。他指出,乡村美育不仅关乎审美的启迪,更关乎民族精神的滋养与文化自信的塑造。“生态·链接·互鉴”既是当下美育的时代议题,也是未来乡村文化发展的方向召唤。学校将以艺术理论与美育实践相结合,落实国家《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搭建国家战略与地方创新之间的桥梁,推动文艺赋美、教育赋智、文化赋能。


北碚区副区长向红指出,将持续打造艺术赋能乡村的样本,推进美育与研学、文旅、产业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阳奎兴介绍了“渝艺直达·赋美乡村”行动,表示将通过美育燎原、资源链接、人才孵化三大工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开幕式上,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柳荫镇人民政府与乡村振兴(重庆)数字产业研究院签署了数字乡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一批文创企业签约落户柳荫艺库,将进一步推动“艺术+农业+科技+教育”融合发展。现场还发布了2024年度“乡村美育十佳案例”,展示全国各地在非遗传承、生态艺术、乡村策展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在学术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提出美育应成为城乡共生与社会创新的桥梁。青年论坛同步举行,聚焦乡村美育体系、非遗创新、数字生态等议题,构建“理论—行动—传播”一体化网络。
活动期间,“乡土脉动·长江新韵”工作营成果展与第五届“又见柳荫”院坝艺术节同步举办,艺术家与村民通过艺术共创,展现“生活即艺术”的生动场景。

自2018年启动以来,“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已逐步形成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与国际交流联动的体系,成为全国艺术高校践行文艺赋美乡村战略的示范平台。未来,四川美术学院将继续以学术行动支持乡村文化复兴,构建中国特色乡村美育体系。

(图:刘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