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会议|我院教师参加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并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2日 16:00阅读次数:)




2025年09月26—28日,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 / 2025年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在西南大学成功举办。为总结凝练“十四五”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成果,科学谋划“十五五”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新篇,促进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会议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会议旨在汇聚全国风景园林教育界的各方智慧,共同探讨未来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之路。会议同期将评选2025年度本科与研究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作品、优秀指导教师,展出2025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风景园林设计赛道)获奖作品和优秀本科毕业设计、优秀研究生毕业设计(论文)作品。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与建筑专业10余位师生出席此次会议,黄耘与王平妤2位教授作主题论坛与分论坛报告。


由王平妤教授指导的学生作品《圣-俗之间—主客共享的川西嘉绒藏族文化景观创新建构》荣获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风景园林设计赛道一等奖,作为风景园林赛道中7项一等奖之一在教育大会上予以介绍和肯定。



黄耘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题目:聚落是一棵树

27日下午,黄耘教授在“西部绿色人居”主题论坛作报告。报告通过黄耘教授长期在人类学田野调查中总结出的“里格现象”和“理性规划对泸沽湖的生态破坏”等案例为引子,探讨横断山地区典型聚落生成与发展的文化控制力现象。并介绍如何引入定量分析的方法以研究传统聚落中的社会核心结构及其所形成的空间分配体系,并展现如何在教学与研究中通过POI、空间句法、核密度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来进一步理解“文化控制力”作用下的聚落形态的深层特征,更好地认识聚落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同一性差异性和内部本质。


王平妤

四川美术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教授


题目:风景园林“数艺融合”的川美教学实践

28日上午,王平妤教授在“实践教育”分论坛作报告。报告聚焦四川美术学院建环学院乡土实践教学的改革背景、本科及研究生教学改革内容与着力点,通过能力培养的逆向设计、采用新技术理解乡土聚落的结构性事象、社会性资源的引入促进教学转化、教学考核评价的多元,阐述川美数艺融合、艺工双嵌的在地育人的成效,进一步总结风景园林川美特色的教学内涵与方法。


近年来,建环学院积极调动全院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构“艺工交叉+数智融合”知识集群:以乡土人文知识与数字解析嵌合、空间艺术设计与数字建造嵌合、城乡建设与大数据信息嵌合、民族聚落与点云技术嵌合,构建四大方向学术矩阵引领知识创新与应用,并取得一系列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成果。未来,建环学院将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立足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与需求,积极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科与专业发展道路,为西部乃至全国培养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