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21
作者:古敏
来源:学生处
浏览量:
近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在调研环大学城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时,深入我校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充分肯定了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与成效,并对迭代升级生态圈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作为西南地区艺术教育的重要高地,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创新性、实践型艺术人才为己任,以“三个聚焦”为核心,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各环节,奋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艺术院校创新创业高地。
——聚焦能力养成,重构艺术人才培养新范式
学校坚持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贯穿育人全程,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学科特质,学校推行分类指导的在地化、项目制教学模式:创作型学科强调“创作带动教学、展览促进创作”,应用型学科侧重“设计带动教学、应用促进设计”,理论型学科注重“研究带动教学、实践促进研究”。通过开设前沿专题、交叉学科、工作坊等创新课程,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与思维疆界。


实践是检验创新的最佳标准。学校高质量承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重庆赛区选拔赛等重要赛事,并以赛促学、以赛促创。近年来,学生在各类顶级竞赛中表现抢眼: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国赛银奖2项、铜奖4项,市赛金奖9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在大学生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中,学校项目斩获重庆市代表队半数以上金奖,并夺得一项全国亚军。这些成绩充分印证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成效。
——聚焦统筹引导,构建全链条双创教育体系
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进行顶层设计与统筹管理。通过修订《本科学分制管理办法》,构建起“必修学分+实践学分”的课程体系,确保双创教育“不断线”。

精心打造了“训练+赛事+孵化”三位一体的实践体系,并通过“一周一讲”(创艺大讲堂)、“一期多班”(创新创业实验班)、“一月一问”(创业导师问诊)、“一年多赛”(各级各类竞赛)等品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其中,“创艺大讲堂”创新实施学分转化机制,切实提升学生参与度和抬头率,以2024年为例,累计开展20场,覆盖2000余人次。同时,学校设立创新创业单项奖学金,目前学生参与双创活动覆盖面高达95%,双创教育已从“少数人的尝试”转变为“多数人的参与”。
——聚焦平台建设,打造国家级双创实践高地
占地1.2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文化创意微型企业园,是学校双创教育的核心物理空间和成果产出地。园区常年保有120余个创业团队、超1000人次在此追逐梦想。截至目前,累计孵化微型企业已达255家,2025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率高达5.27%,显著领先于全国艺术类院校平均水平。


这片沃土培育出了一批创新创业的“新星”:2012届毕业生张欢创立的儿童美育品牌“木牛牛马”已开设65家门店;2017届毕业生胡楚靓创办的企业年销售额达数亿元,带动就业300余人。还有创业毕业生荣获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学金”,彰显了川美创业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学校打造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与实践》在线开放课程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其经验获全国推广,市教委亦曾专题简报介绍学校“强化五个‘注重’”推进双创教育改革的做法。
——展望未来:深化校地协同,赋能生态圈建设

下一步,学校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主动对接重庆市及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与政府、兄弟院校及头部企业的多方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学历及创业阶段的学生,提供更精准的指导与服务,完善从“苗圃”到“产业园区”的全周期支撑体系。切实为重庆“设计之都”建设和环大学城创新创业生态圈的迭代升级贡献源源不断的川美智慧与力量!
(图:党委宣传部、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