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9-11
作者:胡秋月
来源:各学院
浏览量:
为厚植学生知校、爱校、荣校、兴校情怀,9月6至8日,党委宣传部组织各二级学院分批次开展新生校史专题教育,通过历史与当下的对话,引领新生沉浸式体验川美“志于道 游于艺”的精神传统。
【设计学院】

通过对校史馆的参观,我深刻意识到,作为川美的一员,我们应当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国家战略相结合,扎根传统,深入生活,打破边界,让自己的艺术创作可以成为推动公众思考与对话交流的媒介而非孤芳自赏的装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离不开人民”,作为新时代川美设计学院的一员,我们要坚定“做人民的设计师”这一定位,关注乡村振兴、非遗传承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时代课题,用设计的温度去关照生活,用艺术的魅力去丰富世界,真正践行“志于道,游于艺”的校训精神。
——设计学院学生王馨仪
【造型艺术学院】

走进学校校史馆,展厅里陈列的图像与作品,呈现了川美从建校以来在艺术教育、创作实践中的探索与坚守。这里不仅能看到一代代艺术家的努力与追求,也能感受到川美精神中那份扎根西南、面向社会的责任感。作为后来者,我更清楚自己需要在创作中保持敏锐、心怀理想,让作品能与生活和社会产生真实的连接。
——造型艺术学院学生张闻晋
【艺术人文学院】

步入学校校史馆,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斑驳的老照片与泛黄的教案静静诉说着过去,而现代多媒体装置则投射出学院当下的活力。这种历史与当下的交织,让我感受到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最打动我的是那些手稿——密密麻麻的批注、细致入微的示范画,见证了艺术如何在一代代师生间传递。
——艺术人文学院学生刘骏瑶
【艺术教育学院】

沿着时间的长廊漫步,学校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墙上一位位学术泰斗、知名校友的创作,橱窗里一份份珍贵的艺术成果不仅彰显着学校的辉煌成就,更编织成一张璀璨的艺术星图。参观过程中,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作为学校的新鲜血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没有理由不奋发图强。我将把从校史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日常学习的动力,牢记前辈的嘱托与期望,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努力成为一名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学校培育之恩的新时代青年,牢记学校“志于道,游于艺”的校训精神。
——艺术教育学院学生张以娴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在参观的过程中,最令我震撼的是川美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创作轨迹。从五十年代的现实主义创作,到八十年代的“乡土绘画”,再到新世纪的前卫艺术实验,川美的艺术家们始终站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前沿。特别触动我的是川美对“跨界”与“创新”的坚持,从传统的油画、国画到新兴的数码艺术、装置艺术,从单纯的架上绘画到参与城市公共艺术建设,川美人不断打破艺术的边界。视频中播放的虎溪校区建设过程,完美诠释了“校园即艺术”的理念——不是摧毁而是尊重原有的农田、农舍,让艺术与生活共生共融。这种创新不是盲目的求新求变,而是根植于文化传统又面向未来的创造性转化。
——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学生张效尧
【实验艺术学院】

走进学校校史馆,艺术溶于时代的长河中滚滚而来,校史馆的陈列以时间线为轴,从建校之初在烽火中坚守艺术阵地,到新中国成立后不懈创作,再到如今一代代艺术家从川美出发、走向世界,校史馆不仅讲述了学校的历史,还述说着前辈们对每一位学生的寄语,让我们不仅沉浸式的感受了学校深厚的艺术底蕴,也对“志于道,游于艺”的校训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实验艺术学院学生唐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