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 游于艺

媒体视界

媒体视界

华龙网:视频 | 神舟二十一号出征苍穹 设计标识的川美师生受邀现场观摩

日期:2025-11-01 作者: 来源:华龙网 浏览量:

“由川美设计的标识马上就要跟着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飞天啦!”10月31日23时44分,作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设计者,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顾欣、2024级设计学研究生董恬受邀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观摩神舟二十一号发射任务,亲眼见证了张陆、武飞、张洪章三位航天员穿着印有自己设计标识的宇航服飞向太空。

川美设计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四川美术学院供图川美设计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在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成功后,董恬同学和顾欣教授第一时间分享自己在现场的心情和感受。

顾欣谈道:“发射的指令声响起后,火箭伴随着剧烈的轰鸣声腾空而起,现场也爆发出阵阵惊叹!由川美设计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发射任务标识,终于伴随着三名航天员升上天空,我们期待这次航天任务圆满成功,英雄早日凯旋!”

 标识设计者顾欣在现场。四川美术学院供图标识设计者顾欣在现场。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董恬激动地说:“亲历火箭发射的震撼现场,我们心潮澎湃,倍感荣光。衷心感谢本次标识征集活动,让我们的设计能随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一同远征星河。这份殊荣,必将激励我以服务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为创作导向,用更多优秀作品回报时代。”

标识设计者董恬在现场。四川美术学院供图标识设计者董恬在现场。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的主要元素由航天员头盔、天文仪双圆环、地球、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以及中国空间站组成,整体采用轴对称构图,将焦点汇聚于视觉中线,自上而下串联各核心元素,观看视线流畅自然。

标识的头盔为球形设计,在顶部镌刻“2025”,彰显任务年份。面窗上方,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于星光中成功对接,组合体下方映照祖国大地,寓意家国情怀。环绕头盔的两圆环,既似古代天仪,又象征宇宙星体,传递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永恒追求。标识简洁而富有深意,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航天人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宇宙无限奥秘的永恒探索精神。

身上带有飞行任务标识的航天员。四川美术学院供图身上带有飞行任务标识的航天员。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在构思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初始阶段,设计团队就对多种航天元素进行筛选,最终将航天员头盔确定为创意起点。早期设计草稿重点强调头盔的立体感与结构性;经过多轮尝试后,为强化标识的庄重感与稳定性,团队将头盔调整为对称的造型;在后续修改中,团队还对整体色彩进行了系统优化,增强标识在不同媒介环境下的视觉辨识度与传播效力。整体标识设计凝练了科技与传承,彰显了中国航天逐梦寰宇的探索精神与家国情怀。

据介绍,本次航天标识设计包含多个任务,由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段胜峰牵头,多名师生共同参与,历时一个月的集中创作与多轮打磨,产出并投稿80余件作品,共计4件作品入围网络投票环节。

川美师生作品确定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四川美术学院供图川美师生作品确定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四川美术学院供图

在标识创作过程中,川美师生在系统调研国内外以往载人航天任务标识设计的基础上,产出了多件优秀作品。其中,由孔焱冰同学与向海涛教授共同设计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周子涵同学与向海涛教授共同设计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黄湲媛同学与顾欣教授共同设计的天舟九号飞行任务标识成功入围官方组织的网络投票环节,并获得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颁发的纪念证书。最终董恬同学与顾欣教授一同完成的设计作品,被正式确定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川美相关负责人介绍,以载人航天工程需求为核心,该校优化“理论—实践—成果转化”三阶课程体系,相关机构发布任务需求,师生团队“真题真做”。师生共创成果中国登月服外观与操作组件工业设计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参与设计的航天员出征靴、医监医保人员装备等产品在神舟系列发射和返回任务中成功应用;学生设计作品被选定为神舟十七号、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成为高校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标志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