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1-25
作者:周润泽
来源:图书馆
浏览量:
11月21日下午,由学校图书馆主办的艺术学研究生写作系列讲座与工作坊——思辨与述作:“前沿人工智能方法在美术研究中的应用”在虎溪校区图书馆开展。活动邀请到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张航宇主讲,校内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参加。

讲座中,张航宇通过一系列前沿技术演示,揭示了人工智能在艺术研究中的突破性应用。他以Google VEO 3.1、Genie3世界模拟器等模型为例,展示了AI如何从平面图像中推测并重构未呈现的空间结构,生成完整的三维模型。实验表明,即便是单一视角的雕塑照片,AI也能突破二维媒介限制,生成可供多角度观察的三维数字资产,让美术研究中对作品空间关系的分析更具直观性。
在技术演示基础上,张航宇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国内外AI模型在美术研究中的应用差异。他指出,国外主流模型虽具备较强的通用能力,但在理解中国艺术的文化语境与审美特质方面仍存在局限。例如,在对中国戏曲人物、关公雕塑等传统形象进行三维重建时,容易出现文化元素失真、风格偏西化等问题,因此发展本土化AI模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外,张航宇还结合图书馆自建的“西南美术数字信息平台”等特色资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他建议通过本地化部署开源模型,实现用户按需生成作品3D静态图像的交互功能,既激活馆藏资源的学术价值,也为艺术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数字化工具支持。
在交流环节,现场师生围绕AI与自建数据库的协同应用、技术在艺术研究中的伦理边界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讲座不仅拓展了师生对AI前沿方法的认知,也为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指明了方向。未来,图书馆将持续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
(图:袁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