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10-29
作者:赵金成
来源:造型艺术学院
浏览量:
10月24日,“时践: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与应用”全国论坛在我校虎溪校区举办。焦兴涛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学校党委常委、副院长王朝刚出席开幕式。
论坛汇聚了来自大足石刻研究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广州美术学院、四川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北东方学院、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与应用性转化,以及在教学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探索,回应文化传承的时代命题,探索传统融入当代的创新路径。
焦兴涛在致辞中指出,“时”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明长河,是绵延的、活着的“在场”,文化遗产正是“时间凝固的诗篇”;而“践”则是我们面对这份遗产必须作出的行动与回应,意味着我们的双手、心智、全部的创造力,都必须深情地投入其中。他强调,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源于代际的“叩问”与“再创造”,他提出三点前瞻期待:期待保护能成为一种“深情的解读”;期待修复能成为一场“跨越千年的合作”;期待应用能实现一次“创造性的飞跃”。他呼吁与会者成为“时间的合伙人”,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从博物馆展柜走向日常生活、时尚前沿和未来构想,让古老文明基因在当代土壤中绽放新生。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长蒋思维在致辞中解读了“时践”的内涵,回顾了与四川美术学院的长期合作成果,并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

论坛专题发言环节十三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关于文物保护修复原则、科学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传统工艺传承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主题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古代雕塑的应用性转化与教学改革”展开深入讨论,为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论坛是“2025四川美术学院‘造型学术周’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服务国家文化强国战略、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宝贵启示。
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承办,大足石刻研究院、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支持。造型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创作科研处负责人及二级学院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