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 游于艺

学术展览

学术展览

通识学院举办“博雅教育与人文智性”系列活动

日期:2025-10-27 作者:​陈兴、宋钦清、邹芒 来源:通识学院 浏览量:

为进一步深化博雅教育内涵,探索人文智性培育的创新路径,打破传统艺术教育的认知边界,助力师生构建跨学科视野下的艺术认知与实践体系。近日,通识学院举办“博雅教育与人文智性”系列学术活动。

“博雅教育与人文智性”青年圆桌研讨会邀请到南开大学艺术与美学研究院陈志峰副教授、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王怡潇副教授、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马草老师担任嘉宾。通识学院书记钱和平,设计学院教师易欣,通识学院人文、英语、体育等教学部青年教师参会。

会上,钱和平围绕“艺术院校如何实现博雅教育与人文智性的深层互动”提出三点见解:一是明确博雅教育与人文智性对更新师生知识坐标系、打破认知框架的关键作用,强调其深度直接决定大学学术思想高度;二是呼吁教育者承担“学术沃土培育者”角色,主动打破学科边界,让博雅素养如“盐溶于水”般自然融入专业教学;三是倡导教师在深耕专业的同时,积极参与高质量对话,共建活力十足的对话型学术共同体。

在分享环节,各位嘉宾结合自身教学研究经验展开深度交流。陈志峰以《篆刻赏析与实践》主题课程为例,针对非专业学生对纯理论课程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低的问题,提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动手能力”的课程调整思路,并介绍了“一对一指导”的教学形式。王怡潇从专业沿革、师生情况、师资队伍三方面,介绍了青海民族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工艺美术(唐卡)的建设情况,并结合个人学术经历为传统民族艺术在高校的教学形式提供经验参考。马草聚焦美术史教学痛点,围绕“如何提升艺术理论课抬头率与课堂吸引力”“如何缩减师生距离感”两个核心问题,提出“让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在场者”的教学策略。自由讨论环节,参会教师围绕个人发展、各教学部教学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等话题深入交流。

在10月22日的“博雅教育与人文智性”青年成长沙龙讲座活动中,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春辰担任主讲嘉宾,围绕“从策展到创造:重塑未来艺术教育”主题展开分享。通识学院书记钱和平、各教学部教师及学生代表参会。

王春辰教授通过梳理策展历史,提出策展所呈现的展览现场,不应以单个作品的美学意义为思考依据,而需将展览视为整体概念,用以传递理论层面的思想这一核心观点。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策展经验,分析了当下国际策展发展方向,强调策展已从“作品排列展示”升级为“自主自觉的艺术行为”,需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思考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领域问题。结合个人出版译著经历,王春辰教授针对“翻译与写作如何重塑艺术话语体系”这一话题,指出在全球化语境中,语言不仅是信息传递工具,更是思想与文化重构的重要媒介。讲座结束后,王春辰教授与现场师生围绕“艺术教育的未来路径”“策展中的跨学科实践”“本土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表达”等展开互动交流,师生踊跃提问,现场探讨氛围热烈。

此次系列活动的举办,为学校师生搭建了与顶尖艺术学者深度对话的平台,既汇聚学界前沿经验,也促进了院内师生的思想碰撞,实现了前沿艺术理念与本土教育实践的有效衔接,为后续深化博雅教育实践、提升人文智性培育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