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关于举办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通知》(渝教体卫艺函〔2019〕11号)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教体卫艺函〔2020〕8号),我校围绕“奋斗-创新-奉献”的主题,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组织选拔、精心指导工作,共选送了涵盖艺术表演节目、学生艺术作品、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等40余件作品参加市级展演初评。全市近万人次学生直接参加了市级现场展演活动。
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倾情演绎,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心系祖国、肩负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远大理想;展现了当代大学生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与梦想同行的崇高追求;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青春风采。
经重庆市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专家评审组评审,我校共收获20个奖项,其中,艺术作品类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艺术表演类获三等奖4项;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列项目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奖作品中,一件件精品力作与艺术表演充分展现了我校师生作品丰富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同时体现出我校加强与改进美育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长期以来,我校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充分发挥美育在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中的功能,紧密结合我校“思政+艺术”教育方法,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今年,围绕“奋斗-创新-奉献”的主题,我校师生创作出具有川美特色、能展现我校艺术教育丰硕成果的作品。
获奖作品更是传递了我校师生创新创造、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崇高追求,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都展现出大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附:获奖作品名单
艺术表演类
|
参赛项目(组别)
| 选送单位
| 节目名称
| 指导教师
| 原创
| 获奖等次
|
舞蹈(本科甲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SCFAI WAVE》
| 吴倩、李柯柳
| 是
| 三等奖
|
声乐(本科甲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花样年华》
| 吴倩、李柯柳、魏源
| 是
| 三等奖
|
朗诵(本科甲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致你--我最亲爱的勇士》
| 柏在华、陈科奇、席妍
| 是
| 三等奖
|
四川美术学院
| 《脱贫攻坚 砥砺前行》
| 蒋智丽
| 是
| 三等奖
|
艺术作品类
|
参赛项目(组别)
| 选送单位
| 作品名称
| 作者
| 指导教师
| 获奖等次
|
绘画(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暮云春树》水彩
| 谢秋实
| 龚玉
| 一等奖
|
绘画(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太行峡谷》国画
| 吕天乐
| 赵波
| 一等奖
|
绘画(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不变的陪伴》版画
| 何一鹭
| 孙逊
| 二等奖
|
书法(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印屏》篆刻
| 樊峻畅
| 傅舟
| 一等奖
|
书法(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秋词》书法
| 林卓阳
| 钟鼎
| 二等奖
|
设计(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国之崛起》平面设计
| 吴浩宇
| 谭勇
| 一等奖
|
设计(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墨—印象》立体设计
| 黄扬章
| 孙可
| 三等奖
|
摄影(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不负韶光》组照
| 伍蝶
| 单韬光
| 二等奖
|
摄影(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风筝》单张照
| 谢宇航
| 刘洋
| 三等奖
|
微电影(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栖息》
| 戚晓慧
| 宁佳伟
| 二等奖
|
微电影(本科乙组)
| 四川美术学院
| 《栖息》
| 顾习明
| 徐静君
| 三等奖
|
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
参赛项目(组别)
| 选送单位
| 项目名称
| 作者
| 获奖等次
|
美术类
| 四川美术学院
| “产教”“产学”双融合应用示范协同育人机制——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双融协同育人案例
| 徐静君、周宗凯、闫国
| 一等奖
|
美术类
| 四川美术学院
| 美育建设的实践与社区公共服务的实现——以艺术治疗自闭症儿童公益服务为例
| 杨洋
| 二等奖
|
美术类
| 四川美术学院
| 美术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体系构建——以四川美术学院影视艺术为例
| 杨茂森、闫国
| 二等奖
|
美术类
| 四川美术学院
| 以艺益德、立德树人——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 吴杨
| 三等奖
|
美术类
| 四川美术学院
| 学院立场与公共责任——信息传播语境下高校美术馆数字化教育功能研究
| 李芳
| 三等奖
|
作者:张坤、李柯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