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创作科研处、《当代美术家》编辑部、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大课题培育中心承办的“中国艺术学研究现状与前沿话题”暨四川美术学院学报2025年选题研讨会在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举办。
来自不同高校、期刊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与话语体系建构”“中国美术研究的现状与前沿话题”“艺术研究与艺术学科建设”“艺术学院学报如何助力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四项议题,结合各自研究,提出新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焦兴涛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在欢迎辞中介绍了四川美术学院在学科建设、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也对学报的未来目标提出新要求。
他谈到,对“艺术学”进行学理性、时代性、民族性的阐释和研究,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新时代赋予艺术学领域的重要使命,也是四川美术学院在当下的重要课题。而理论话语如何与艺术实践产生深刻互动,需从自身主体性和自发性出发。正如洪堡大学的校训也是马克思的墓志铭所言:“哲学家应该改变世界而不只是思考世界。”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彭锋教授,代表与会嘉宾致辞。
在致辞中,他谈到中国当代艺术的理论与话语体系的建构是我们这一代人肩上重要的责任和任务,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攻艺术学理论研究,但也期待和四川美术学院这样有着丰富艺术实践精神和艺术创作案例的高校,展开更深入的互动。让艺术理论的研究,是基于艺术实践之上而展开、不仅仅是纸上谈兵。并期待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的分享能为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的建设碰撞出更多火花。

《当代美术家》主编、四川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学术院长 黄宗贤
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首席专家、四川美术学院学报《当代美术家》主编、四川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学术院长黄宗贤教授,代表本次会议的组委会致辞。
他在致辞中谈到: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建构中国式当代艺术学科体系是中国艺术界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此研讨会旨在分享各位专家对于艺术学研究的现状与前沿问题、艺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内在关系,以及学术平台建设在助力学科建设方面的意义、作用等方面的思考与见解。相信借助各位专家的智力与灵光,能推动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研究迈上新台阶,使学科与专业建设获得更好的发展。这需要川美艺术研究者、师生的不断努力,也必须与中国艺术学界的同仁们有更多的对话与交流,更需要学界同仁们的关心、帮扶与支持。这是举办这次研讨会的初衷,也是我们今后必须持续开展此类活动的决心所在。

四川美术学院学报《当代美术家》执行主编韩晶担任开幕式主持。
她希望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加速学报的转型和发展。
今年正好是四川美术学院学报《当代美术家》创刊40周年。在40年的历程中,《当代美术家》作为学报记录和呈现了四川美术学院师生创作、教学、科研的发展脉络;同时它的媒体属性,也让它见证了艺术与时代同行的步伐。但在当下“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伴随着四川美术学院“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学报《当代美术家》将不仅是一本出版物,更应该是一个包容、开放、多元的学术平台,参与到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