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ERS OF
THE RESEARCH CENTER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论坛·回顾】「时代精神与具象表达」2021年首届先锋论坛

4C5A5

2021年10月23日,“时代精神与具象表达——2021年首届先锋论坛”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贵宾厅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中心承办。论坛汇聚了国内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文学家和视觉艺术家,聚焦“时代精神与具象表达”这一前瞻性主题,就时代精神与各领域的关联展开深入探讨。

上午09:00,论坛开幕式由会议召集人四川美术学院李敏敏教授主持,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发表开幕致辞。庞茂琨院长首先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远道而来的艺术、哲学领域的诸多嘉宾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欢迎,并强调了此次论坛举办的意义:一方面,时代精神是对文明模式和存在方式的凝结和概括,而艺术家和哲学家能够敏锐地洞察并揭示所属时代的精神特质。另一方面,科技作为当下社会的支配性力量,不断塑造着现代社会的样貌,并勾勒出数字化、图象化的未来景观,为理论家和实践者提出了总结时代精神的历史任务。最后,庞茂琨院长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1136E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开幕致辞

18FBE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敏敏开幕主持

◆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由四川美术学院李敏敏教授担任主持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崔唯航发表演讲。

19F24

庞茂琨院长的演讲围绕对绘画的认识和个人实践展开,用叙事与情境、表现与观念、风格与气质三种类型对具象绘画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并以个人绘画实践为例,从早期“触摸系列”、“虚拟时光系列”、“游离者系列”、“景观叙事系列”、“镜像系列”,到近期“折叠系列”和“副本系列”的创作逐步递进,在时间与空间、历史与自我的对话中进一步延伸具象艺术的丰富性,并指出画家要通过思考和选择履行当下具象表达的使命。

1136E

演讲嘉宾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

崔唯航研究员在演讲中指出哲学和艺术的维度差异,抽象和具象在艺术和哲学角度的理解各有不同,又以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作为案例论述了古典哲学的思想观念、思维惯式、思维道路,用真理是“大全”和“生与死的过程”的观点表达了对时代精神的理解,强调不同视域与思维碰撞的重要性。

13408

演讲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崔唯航

◆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由清华大学夏莹教授担任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和北京大学李洋教授发表演讲。

吴冠军教授以“什么是时间”作为引入话题,指出时间是一种被叠放、螺旋化的空间。吴教授借用相对论、因果关系论、后人类等理论以及电影《信条》中时间逆转的设想,加以图示,对时代精神做了具象化的表达,把复杂而空泛的时间概念以图像化的形式做出实体主义理解,实现了物理、数学与艺术的跨界。

1994E

演讲嘉宾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冠军

李洋教授在演讲中讲述了米歇尔提出的“图像转向”前后对图像的分类与取舍,将德勒兹的《电影》作为影像哲学著作,谈论了其与米歇尔的区别,指出图像研究并不等于艺术研究。然后介绍了内生图像与外生图像,指出主客体图像的联系,主体并非被动接受图像的存在,而是主动生成图像。最后李洋教授在内生图像的背景下提出并解答了两个问题:一,非视觉的图像是否存在;二,非图像的视觉是否存在。

250C2

演讲嘉宾北京大学教授李洋

◆ 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崔唯航担任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戴潍娜和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副编审王志强发表演讲。

戴潍娜副研究员在演讲中介绍了《性心理学》的作者哈夫洛克·霭理士的思想在中国译介、传播的问题。霭理士作为艺术的践行者,提倡思维上的多元化,其贡献不仅仅在人文学科,也体现在优生学等科学方面,影响了周作人、张竞生、潘光旦等学者,推动了女性意识的建构以及中国现代性自我的形成。而后,戴潍娜副研究员从“知音理论”角度,指出思想的传播除了直接影响大众外,能够影响一个时代少数重要的杰出传播者也是非常关键的。

20DC5

演讲嘉宾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戴潍娜

王志强老师在演讲中强调站在传统的影像视觉现实主义的立场上,视觉艺术最基础性的光、影、色彩的呈现不应该被观念性或者表征性所抹杀。王志强老师借用柏拉图洞穴之喻对内生光与照明光进行解释,指出二者的差异是表征性的差异,间接造成了对高阶表征不断的追求。而绘画和视觉艺术可以不通过抽象的表征表达复杂的艺术感受,至少对机制性的视觉本身是不能被遗忘和丢弃的。

11B56

演讲嘉宾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王志强

◆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由北方工业大学董树宝教授担任主持人,四川美术学院李敏敏教授和南京大学蓝江教授发表演讲。李敏敏教授围绕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分享了新近视觉文化现象的一系列典型案例。开场以《黑镜》、ZEPETO、Mojo Lens宣传片、车载人机界面系统等丰富的动态案例展开,指出数字化身正在无限接近现实,并将陨落在现实中,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也在此过程中逐渐交融。而这些新近的视觉文化现象依旧内生于当下的经济、政治、文化系统中,聚焦当下的行动才能让数字化在未来拥有更多可能。

1B03C

演讲嘉宾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李敏敏

蓝江教授从真实视觉和游戏视觉当中触及到的视觉关系问题切入,探讨了游戏角色的视觉与人类视觉之间的区别。分享首先以马里奥、轩辕剑、刺客信条、ALYX等经典游戏案例切入,分析了游戏从2D有限视角、三维视角、VR视角间的演变,再以电影《头号玩家》到《free guy》为例,探讨未来的游戏主体如何在未来的视觉环境中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

1ADEF

演讲嘉宾 南京大学教授 蓝江

◆ 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由北京大学李洋教授担任主持人,四川音乐学院钟舒副教授和四川美术学院李向北副教授发表演讲。

钟舒副教授从艺术(媒介)介入当下的新媒体艺术开始进行讨论,展示了新媒体艺术现场的一些交互式装置以及Cyberpunk、后人类风格的作品,分享了当下中国艺术现场存在的新兴技术手段。钟舒副教授认为,新媒体艺术最终将人、信息、艺术三者连结在了一起,构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艺术的超文本,当社交媒介对视觉媒介产生影响,艺术现场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媒介化研究可对新媒体艺术批评提供新的启示,并成为新媒体艺术批评理论研究的新视角。

13B2B

演讲嘉宾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钟舒

李向北教授通过对柯布西耶关于城市的前卫理论和战后日本新陈代谢运动的阐述梳理了建筑与城市的历史,进而指出城市如何通过建筑来体现先锋性和时代的需求。李教授以礼嘉半岛、独角兽社区、极客社区、智慧岛营建案例为引,指出作为传统行业的建筑在很早之前就在接触与感知未来。而在建筑的规划中,需要不同空间的叠合,需要更多艺术理念、生活方式的介入。因此,建筑师不应刻意寻求先锋性,而是通过对城市细节的阅读,对人的深刻理解,来创造城市与看得见的未来。

D28A

演讲嘉宾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向北

◆ 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由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担任主持人,北方工业大学董树宝教授和清华大学夏莹教授发表演讲。

董树宝教授的发言针对“晶体与影像”展开,这个问题与德勒兹的哲学研究密切相关,其中德勒兹的著作《电影1 运动-影像》、《电影2 时间-影像》分析了几者之间存在着可能发生的转变。董教授认为晶体影像能够最直接呈现出时间,并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牛顿、奥古斯丁、康德等人的时间观点进行了多角度界定。

128D1

演讲嘉宾 北方工业大学教授 董树宝

夏莹教授通过引入康德、伯格森、本雅明这类兼具图像思维的概念人物,强调先验图像和想象力的重要作用,进而阐述了两种理解:作为记录性影像所具有的表象化,以及作为对经验世界再创造所具有的特异性。面对读图时代,图像一方面成为“形而上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图像也会冲击“形而上学”,并引用德勒兹的先验经验主义观点,强调图像化的构图思维及其意义。最后夏教授提出先锋论坛目的便是以思想的勇气穿透时代,以融合的方式传递时代精神,并表达了对举办下一届先锋论坛的期待。

20EAE

演讲嘉宾 清华大学教授 夏莹

在所有嘉宾的发言结束后,四川美术学院李敏敏教授做总结发言,对到场的各位嘉宾再次表示由衷感谢。在热烈的掌声中,论坛圆满结束。

26A27

2021年首届先锋论坛 演讲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