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丙文《唐代金银器制作中的手工艺精神》——“差异的共同体”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七期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3日 10:28 作者: 浏览:

 

     “差异的共同体”系列学术讲座,是由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主办的信息交流平台。旨在通过邀请校内外教师以及各行业专业人士,就国内外各大前沿性设计类信息与行业资源进行分享与交流。

       第二十七期于2018年4月11日举行。

 



唐代金银器制作中的

手工艺精神




主讲人

 keynote speaker


 段 丙 文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为唐代首饰发展史及民间传统首饰

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

2007年研究生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现任职务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会员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服装与服饰设计二教研室主任

西安美术学院服装系工会主席


个人荣誉

2005年被评选为西安美术学院院优秀教师

2007年被评选为西安美术学院院优秀教师

2010年被评选为西安美术学院院优秀教师

2011年被评选为西安美术学院院优秀教师

2011年被评选为西安美术学院院优秀工会分会主席

2012年被中共西安美术学院委员会院评选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

2012年被评选为西安美术学院院工会积极分子

2014年被评选为西安美术学院院优秀教师

2016年《首届“北城杯”全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评委






主要内容

primary coverage

一、金银工艺之美或金银鏨刻工艺之美:

A、鏨刻、捶揲工艺是本土工艺还是外来传承?诸多学者认为,金从西方来,其核心意思便是指金银的制作工艺学自西方,然而从三星堆、金沙遗址出现相对成熟的鏨刻、捶揲工艺到唐代达到巅峰,唐代金银器完美的将工艺与艺术完美结合,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为什么说鏨刻、捶揲工艺的成熟,标志着我国金银制作工艺完全独立成为一种工艺门类。

C、捶揲工艺之美的具体体现,以狩猎纹高足银杯为例,其鏨刻的人物动物生动的表情,微妙的差异,突显工艺师高超的制作技艺以及对形态的掌控能力。器物的造型明显来源于异域,而主体纹样完全中国化,包括人物的服装服饰都是典型的中原文化的载体。


二、唐代金银器制作中的手工艺精神

A、手工艺精神(手工艺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异同)

B、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门类(重点讲解鏨刻、捶揲工艺)

C、手工技艺传承之体现,以舞马衔杯银壶为例

D、手工艺精神的时代意义




讲座主题:  “差异的共同体”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七期《唐代金银器制作中的手工艺精神》(主讲人:段丙文)

讲座时间:2018年4月11日晚上19点00分

讲座地点:四川美术学院设计楼G栋402

主办单位:四川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