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
简 报
第11期
四川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5月31日
一、理论学习
(一)5月17日,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党总支教师党支部开展“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新手法”专题学习。学习会由支部书记郭辉同志主持。会议以“警惕历史虚无主义新手法”为主题,集中学习了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呈现的新特点,提醒广大教师党员要从“五个方面”警惕历史虚无主义的新手法。支部组织委员赵宇同志表示:100年来中国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中国已经取得了超越历史任何时候的发展成果,处于这样一个良性运行的时代,我们应该用自己在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中的尽职努力为伟大历史的延续和进步贡献力量,不辱使命,不负历史。

(二)5月19日上午,机关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在部门办公室开展第四次集中党史学习。支部全体教职工参加了学习。支部王德兵同志专题讲解了“艺术中的党史”。以油画《秋收起义》(何孔德等作)为例,从造型和色彩的运用上分析了画作,作者以场面恢弘、气势雄伟、主题人物高大突出、画面明亮地再现一代伟人毛泽东毅然高举革命旗帜,率领工农革命军,义无返顾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坚决斗争的战斗英姿。秋收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也迎来了转折点,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入农村,开始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三)5月25日上午,机关党委教务处党支部召开5月专题理论学习会,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由支部书记苏永刚同志主持。他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艺术院校,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二、用艺术讲党史
(一)“与人民:中国新乡土艺术季”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专题活动,由我校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艺术人文学院党总支、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由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合作举办。工作营的师生们分赴四川达州,贵州羊磴,重庆北碚、酉阳、巫山、南川、虎溪等七地,深入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开启紧密锣鼓的田野调查与在地创作。
从2021年5月20日第一批调研团队抵达北碚柳荫后,到5月26日7个组全部完成前期调研与方案初设。期间,四川美术学院副校长、造型艺术学院院长、羊磴艺术合作社发起人焦兴涛教授在羊磴现场,以“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羊磴艺术合作社的议题与方法”为题,以“在地和在线”结合方式,为7个组的师生分享了羊磴艺术合作社近十年积累和生成的案例与经验。七组在地创作,师生深入现场,在调研中逐渐融入乡村,在调研和研讨中主题渐显。
1、寻根《父亲》故里,走进四川达州双城村

四川达州双城村,是四川美术学院前院长罗中立教授的名作《父亲》的原型生活地。由罗中立、黄欣、黄佳琦带队,6名青年艺术家第一次进入了滋养中国乡土绘画经典名作的真实乡村。

2、 感受当代“愚公”精神,走进重庆巫山下庄村

下庄村支书毛相林同志从1997年起,带领村民们不等不靠,历时七年在绝壁上凿出天路,不折不挠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毛相林同志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颁奖。

下庄组经过几天的调查与讨论,围绕着宏大精神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工作。经过调查,每位村民都有着鲜活丰富的故事、记忆、名言、思考与行为。这些村民品质的集聚,构成了“愚公移山”精神的必然。下庄组的创作构想主要展现村民主体性、下庄与外界关系、下庄的生态等,也通过与村民合作完成部分作品。
3、塑造乡村新节庆,走进重庆北碚柳荫

师生们拟通过编制柳荫生活“新指南”,对乡村生活方式进行观察记录并为旅游人员提供不完全生活指南;拟通过立足“新绘画”,拓展绘画的公共性维度,拉近师生与乡民的亲密关系;项目拟汇聚为端午“新节庆”,汇聚绘画、装置、视觉传达、摄影、手工艺等艺术交流活动,激活乡村生活,重塑传统佳节面貌。
4、黄桃艺术节,链接都市与贵州羊磴

羊磴艺术合作社艺术计划,由著名艺术家焦兴涛发起,现已拓展为川美集群性的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新艺科建设计划。羊磴组驻地计划,以发起和实施“黄桃艺术节”为中心。“黄桃艺术节”缘起于羊磴镇村民谢小春提出的羊磴镇上“桃子熟了”这个信息,通过艺术协商、合作的方式,去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村镇农户销售的新路径。
5、新乡村-新下乡,走进重庆酉阳花田村

酉阳与四川美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酉阳)艺术与乡村研究院。造型艺术学院教师、公共艺术博士曾令香在酉阳担任驻村书记和本轮在地创作导师。本次驻地,开启了第二届酉阳乡村艺术季的帷幕。
6、中西对望与城乡融合,走进重庆南川黎香湖

南川组以居住的村民为主体,试图通过以艺术为媒介重新打通他们和黎香湖、和大观镇的文化交往,并尝试通过以国际师生的参与和对话,来探讨国际视野中的城乡关系,来寻找“当代村社”中正在不断融合的传统与当代的生活状态。
7、开展生态艺术行动,重新进入重庆虎溪

虎溪组以川美师生生活地——(西部)科学城虎溪镇为观察对象与创作场域。该生态艺术行动将联动重庆环保组织“公众河流”、植物学家、生态学家、政府工作人员,河流管网排查工人,以及社区公众,以空间行走、对话、在地公共与社群艺术、朴门永续、大地艺术、展览等开放形式,植入社会与自然现场,使形塑虎溪历史、养育一方水土的虎溪河“复现”与复育,重新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联结。
(二)由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电影美术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等承办的“百部经典影片献礼建党百年——电影海报创作活动”于近期正式启动。影视动画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此次创作活动,结合学生党支部典型经验探索中“1+1+N”主题创作模式,由党员教师王果任创作组负责人,遴选学生党员骨干、入党积极分子近20人组建创作团队,于5月17日下午在影视动画学院党员活动室举行了动员会议。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小波、副书记吴杨和全体创作组成员参加会议。
此次活动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通过“老电影、新海报”为108部经典国产电影创作具有新时代精神、新时代元素的新海报,影视动画学院承担了其中15部电影的海报创作。活动过程采用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的方式推广,同时将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央视频专属频道专区展示,届时有机会于央视总台“电影中的印记”节目精彩亮相,线下参与全国重点影院巡展及相关活动。

三、主题党日特色活动
(一)学校层面
为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广泛传播脱贫攻坚先进事迹,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5月18日、19日,学校组织党员干部代表、扶贫工作者、“青马工程-菁英团校”2020-2021学年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员及各学院的团员代表共计200人,集中观看学习了脱贫攻坚主题影片《天地之间》。此次观影学习,加深了我校师生对脱贫攻坚战中党员事迹的认识,深刻了解到国家在脱贫攻坚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学习了党员同志们在脱贫攻坚战斗中牺牲小我、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将爱党爱国理念更加厚植于心,进一步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二)二级学院层面
1、为了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弘扬革命烈士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5月17日上午,机关党委教务处党支部和武装部、保卫处党支部组织支部党员同志,集体前往璧山烈士陵园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党员瞻仰革命先烈,感悟革命先烈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学习烈士陵园的相关历史。并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为烈士们敬献鲜花、祭奠英烈、寄托哀思。最后,全体党员同志在纪念碑前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

2、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党员的爱国热情、责任感与使命感,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5月21日下午,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党总支研究生与本科生党支部共同开展了“观影学史、铭记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组织观看影片《悬崖之上》。本次主题党日活动让全体党员同志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让英雄和英雄的精神激励着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勇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我为群众办实事
1、为了更好地鉴往知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图书馆开设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党史学习文献专区,打造了沉浸式的党史学习空间,以图书文献的方式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为我校师生深入学习党的历史提供丰富的资料、场所、服务,营造浓郁的党史学习氛围。党史学习文献专区设在大学城校区逸夫图书馆一楼。专区图书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分为六个主题单元,共展出党史及理论相关图书、红色美术作品图书共计一千余种。

2、《孝经》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为传承弘扬文化精髓,5月19日上午,机关党委通识学院党支部到香炉山同岑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主题党日活动,实地参观并慰问老人。通识学院体育教研室的三位老师为敬老院老人们表演了太极拳,老师们把营养品送到每一位老人手上,表达真挚祝福。

3、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体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装部、保卫处党支部以“校园交通安全月”为契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线,在师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积极开展“三位一体”的党史教育学习活动。
